村路蜿蜒、農院雅致、群山蒼翠、小河環繞……位于深山之中的鄉塔院村宛如一個世外桃源。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 記者 何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兩排平行的山峰之間留下一片開闊地。蜿蜒曲折的欽嶼河,從兩山之間的開闊地上悠然而下。依水而居的人們在這里匯集,逐步形成了現如今的竹山縣樓臺鄉塔院村的模樣,宛如一個世外桃源。
全村養殖600多箱天然蜜蜂,給村民帶來“甜蜜”的收入。
曲折蜿蜒的水泥路,幽靜雅致的農家院,整齊劃一的路燈,寬敞的休閑廣場……盛夏時節,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 文 明、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竹山縣樓臺鄉塔院村徐徐展開。
誰能想到,這個曾經的省級重點貧困村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突破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發展滯后的重重“封鎖”,走上現如今的鄉村振興之路。“2016年,全村295戶,其中有2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說起村里曾經的面貌,村黨支部書記杜鵬順口說出一組數據。那時候,村里能外出打工的人,基本上都靠外出打工討生活。
隨著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響,塔院村也逐漸“蘇醒”過來。各種扶貧政策來了,武漢農商銀行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也來了。2016年以來,村黨支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始在村里推進產業規?;?、住房城鎮化、土地園林化等一系列措施。
塔院村依靠大山優勢種植720畝茶園,這里的茶葉色青湯清,回味甘甜。
通過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近年來,塔院村村民把家從山腰遷向山腳已經通水、通電、通路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開始新的生活。竹山縣財政還投入???,讓這里家家通了自來水,戶戶門前種上綠化樹,人人臉上綻放出開心笑容……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保障。為此,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村“兩委”認真謀劃,確定扶持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種植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發展思路,新建300畝無性系茶園和食用菌大棚。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全村種植10萬棒食用菌,培養特色產業經濟。
“現在全村有720畝茶園、10萬棒食用菌、600多箱天然蜜蜂。”關于村里的產業經濟,這些逐年增加的數據在杜鵬的心里早已打下烙印。村里的幾家茶葉合作社、從河南引進的香菇企業,也吸引了眾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迅速返鄉,在家門口打工掙錢。
“我原先只會打工,現在有了自己的產業。”年過半百的村民吳永兵,一家五口曾經靠著種幾畝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日子過得十分緊巴。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幫助下,吳永兵一家不僅種植7畝茶葉,養了近百頭豬,還蓋起了農家小院。
記者手記
在塔院村規劃設計圖中,大山之中的民居(上圖)將變成一棟棟漂亮的農家樂(下圖)。該村將逐步落實高山梯田現代化農業綜合旅游項目。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發展帶來的利好,不同的村子,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方能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產業并讓其取得長足發展,從而實現最終的振興。
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本地經濟,這是記者在塔院村得到的最直接感受。原本閉塞的交通和獨有的高山峽谷地貌,讓塔院村有了其他鄉村所沒有的優越自然環境。也正因為如此,當地發展的純野生繁殖蜂蜜產業和高山無性系茶園才有了無可替代的市場潛力。此外,塔院村還抓住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這兩大國字號政策所帶來的的紅利。家家脫貧,讓昔日貧困的村民看到了希望;駐村工作隊的進駐,讓村民們有了依靠。
交通路線:十堰城區—十天高速—十巫高速—國道 G242—塔院村
周邊景點:塔院寺、女媧山風景區、九華山森林公園、觀音溝生態 文 化旅游區、秦巴民眾風情苑、堵河源、黃州廟
人物故事
武漢農商銀行駐村干部梁才前:
既然來了,就應該為這里辦點實事
在塔院村,記者見到了梁才前,他帶著一頂草帽,像極了一位地道的農民。而實際上,他是武漢農商銀行在塔院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這名出生于咸寧的男人,不僅適應了大山深處的生活,還跟其他隊員一起,成了塔院村鄉村振興的智囊團。
“既然來了,就應該為這里辦點實事。”2021年,梁才前帶著隊員和武漢農商銀行的政策、資金,一頭扎進了欽嶼河畔的山溝里。為了支持工作隊的工作,武漢農商銀行給他們配備了一輛嶄新的車。梁才前和隊員們一進入村子,便開始在村里四處了解情況。當他們了解到塔院村因為欽嶼河的存在而導致村民交通不便后,當即將這一情況反饋給了武漢農商銀行。
在河上架橋,成了駐村工作隊實施的第一個幫扶工程。如今的欽嶼河上,上游的振興橋、下游的連心橋均已建成。不僅如此,在武漢農商銀行的幫扶下,塔院村里安裝了65盞路燈,還修建了村民 文 化廣場。“現在,我們正在推進村里的高山梯田現代農業綜合旅游項目,目前規劃已經做好,前期的公路施工工程也在推進中。”梁才前告訴記者。
根據長遠規劃,塔院村將依托獨有的高山峽谷等資源,打造出能為村子持久性“輸血”的高山梯田現代化農業綜合旅游項目。為了這個項目早日實現,梁才前隔三差五開車上山,督促與該項目配套的公路建設工程。“路基基本上已經成形,今年下半年將完成全部的路面硬化工作。”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坡上,梁才前向記者介紹著全村的未來規劃。
清晨時分,站在塔院村高山上眺望,只見遠山如黛、云海翻滾,美如仙境。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王賢榮
免費做規劃設計圖助力家鄉振興
在塔院村采訪時,記者無意間看到了一份關于該村的規劃設計圖。這份大氣且不失農村氣息的設計圖紙,出自南京林業大學教授王賢榮之手。而在這份規劃設計圖紙的背后,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我本來就是塔院村的人,如今能為家鄉的鄉村振興工作出一分力,也算是我的責任。”王賢榮告訴記者,她于1966年出生于竹山縣樓臺鄉塔院村,本科畢業于湖北大學生物系;1991年7月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獲植物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1月獲南京林業大學植物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從1991年開始,她一直在南京林業大學工作。
此外,王賢榮還身兼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理事長、南方木本花卉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副理事長、南京林業大學櫻花研究中心主任等多個職務。
202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武漢農商銀行駐塔院村工作隊的梁才前發現王賢榮的履歷,隨后輾轉與其取得聯系。王賢榮應邀返回塔院村,在經過幾天的實地調查后,她利用對家鄉的了解和多年來從事規劃設計的專業特長,免費為塔院村做了一份“泰山坡高山梯田現代農業綜合旅游項目”策劃方案。
整個策劃方案分項目背景解讀、場地現狀分析、項目方案實施、項目營銷等多個內容。這份結合塔院村特點而誕生的項目規劃方案,不僅將整個塔院村的優勢展示得一覽無遺,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村子的原始生態,同時賦予了全村現代化的遠大藍圖。“這個設計投入不算高,關鍵是非常接地氣,很快就得到了竹山縣及樓臺鄉的認可,現在已進入落實階段。”梁才前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