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媽排隊“薅廁紙”要有解決之道
5月13日,重慶。有網友發視頻稱,萬州一公廁外大媽們排隊狂抽廁紙。拍攝者稱,當時現場有十多位大媽在排隊,大家不停地從墻上的廁紙箱里面抽廁紙,整個過程持續了十多分鐘,有一位大媽抽了一百多張。管理方回應稱,想了很多辦法阻止但無效。(據5月15日極目新聞)
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大大方方的“狂抽”,還是偷偷摸摸的“多拿”,大肆盜取公共廁紙的行為都是不文明的行為。雖然廁紙不值多少錢,可能都達不到《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處罰標準,但是公共物品就是供公眾使用的,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無限量自動供應,這樣超出自身需求瘋狂“占有”,對真正有需要的人實在很不友好。
而且,很多人并不是真的需要用那么多紙,才拿得不亦樂乎。正如視頻里的這些大媽一樣,有功夫排隊,顯然不是急著用紙。多數人都是出于一種“不拿白不拿”的心態,盡己所能地薅公家“羊毛”。所以,路遇這樣的奇葩事,拍視頻調侃一下,的確可以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激發一下大眾的“羞恥心”,但事實上會有多少效果,真的很難說。因為這么多年來,官方也好,媒體也好,輿論也好,對于這種行為的譴責,對于文明如廁的呼吁,其實從來沒有斷絕過。很多公廁在廁紙盒貼上“適度取用,避免浪費”等文明標語,但無法拽住狂扯廁紙的手。
再嚴密的規則,再強烈的批評,都不能保證約束每個人的行為,而以廁紙的案值,也很難對“薅紙者”做出多么嚴厲的處罰。廁紙雖便宜,也是公共財產,偷廁紙也是偷盜,即便于法不會被嚴懲,也同樣為人所不齒。守護公共利益人人有責,對于這種微小而糟心的破壞規則行為,公共管理的加強和旁人的勸阻,尤為重要。面對成群結隊的大媽,開口勸阻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看到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動,多一個人出聲阻止,社會環境就能多一分整飭與和諧。
現在,不少公廁為了防止被“薅”,避免浪費,采用了智能廁紙盒,有的只能限量取用,有的需要刷碼取紙,讓薅紙之人無機可乘。這種簡單有效的手段,值得推廣。雖然對于正常使用的人們來說,可能會麻煩一些,但當自律效果不佳時,適當的約束有利于讓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公廁之紙真正為公共所用,讓排隊薅紙的尷尬場面不再發生。
聲 音
紅網:很多時候人們丟掉底線、冒著丟臉的風險去占的那些小便宜,拿到的東西并不是自己非要不可或是真正需要的,他們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略帶扭曲的占有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